钢铁为我国制造业碳排放最高门类,行业降碳方案已完成初稿
发布时间:2021-05-21
来源:河北天创管业有限公司
“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。它是我国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。”4月22日,在“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成立大会”暨“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研讨会”上,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、总工程师、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表示。
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15%,低碳化发展已是全球趋势。
截止2020年底,已有44个国家和地区明确提出了碳中和目标。目前苏里南和不丹两个国家已实现“碳中和”。瑞典、英国等7个国家已立法;欧盟(作为整体)及其他3个国家和地区处于立法状态;中国、日本等15个国家发布了政策宣示文件。
我国已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“十四五”规划在战略任务中提到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,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”。
“钢铁行业是我国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和责任主体。”李新创表示。他提到,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%左右,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。从全球看,全球钢铁碳排放量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7%左右。其中中国钢铁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排放量超过60%。
今年2月,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》也提出:加快实施钢铁等行业绿色化改造。推行产品绿色设计,建设绿色制造体系。
李新创强调,“钢铁是率先落实碳达峰的最重要行业,也是地方落实碳达峰的关键环节,更是抢占技术创新至高点的重要领域。”在此过程中,钢铁企业则是落实碳达峰的最终责任主体。
目前钢铁行业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,距离低碳发展还有多远?
李新创认为,从行业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,中国钢铁工业可分为数量、高质量两个时期。当前正处三期叠加阶段——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、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、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;并正在向高质量时期低碳阶段演进。
22日会上,中国钢铁行业协会也探讨了钢铁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,并汇编筛选钢铁行业的各类低碳技术进行交流。
节能是实现碳减排最经济的手段
目前,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。
李新创指出从能源资源禀赋看,高-转长流程工艺结构占主导地位,能源结构高碳化,煤、焦炭占能源投入近90%,同时行业产量大、企业数量多——我国粗钢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(2020年占比57%),具有冶炼能力企业达500多家并且结构、水平差异大。
“碳排放机理很复杂。”他解释说,这涉及能源燃烧排放、工业生产过程排放、电力和热力消耗所对应的间接排放等多种碳排放机理,而当下行业、企业配套技术工具仍不完善,基础能力支撑不足。
在他的观察中,大多企业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「见下图」。接下来要如何应对?
“一方面,节能是实现碳减排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。”李新创告诉21记者,尽管钢铁工业技术节能挖潜空间逐步缩小,难度也越来越大,但采取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应对措施,仍有可能实现技术节能跨越式的发展。
另一方面,他向记者强调“可从削减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入手,其中技术是关键。但目前来说,我国钢铁工业突破性低碳技术支撑能力仍显不足。需要加快产学研用,加大对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,加快示范应用及推广,对于关键共性技术,要纳入行业战略角度。”
拉宽视野,整体就行业来说,李新创提出,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、碳减排路径应主要包括六个方面:
一是推动绿色布局,包括优化产业布局、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、加大绿色物流发展等;
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,例如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、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;
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,包括原燃料结构优化、废钢资源回收利用、还有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;
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,这可以通过固废的资源化利用、区域能源的整合以及推动钢化联产来实现。
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,例如氢冶炼工艺,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,还有碳捕集、利用和封存技术等。
最后,还需要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的支撑,促进以上五条路径的发展。
进一步看,李新创表示,钢铁工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五大支撑——第一要有金融的支持,打造碳金融体系、促使更多金融资本参与。第二是财税政策优惠。第三也需要以碳市促进,包括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;第四国际合作必不可少,包括碳边境调节税、低碳技术合作、国际产能合作;第五需要有国际国内低碳标准衔接。
返回